程光旭:聚焦“双一流” 奋进新时代
聚焦“双一流” 奋进新时代
校党委书记 程光旭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年。12月25日召开的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学校站在新起点、适应新形势、实现新作为、谋求新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党代会报告深入分析了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立了学校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了安排部署,是指导学校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何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我谈两方面体会。
一
立足新起点,聚焦“双一流”,准确把握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
▎关于学校的建设目标定位
2005年我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转型发展战略和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在2024年建校80周年之际,把学校基本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1年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转型发展,主要任务是加快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把我校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同时乘势而上开启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这一办学目标,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又紧密结合了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也展示了学校党委“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也从“近、中、远”着手进行了谋划。
这次党代会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4年,建校80周年之际,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进入国内高水平大学行列;
第二步,到2034年,建校90周年之际,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前列;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00周年之际,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三步走”战略既强调了学校的使命担当,描绘了学校的发展蓝图,又充分考虑了我校的发展速度和学科水平,勾勒出全面开启学校发展新局面的路线图,催人奋进、鼓舞人心。
▎关于“四梁八柱”建设任务
能否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关键是能否围绕战略目标完成建设任务。党代会提出了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归纳起来12个字:八项任务、四个工程、四项计划。
“八项任务”主要是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为了确保这些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将以“四个工程”为抓手。
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发挥陕师大本科教育基础扎实的优势,塑造社会公认的一流本科教育品牌;
理科基础研究提升工程,发挥陕师大理科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打造基础学科研究高地,冲击世界一流学科;
民生工程,计划完成9件实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满足广大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关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这“四个工程”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涉及面比较广,需要学校统领、各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今年要制定这“四个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西部教师教育珠峰计划,彰显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我们将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建成一流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建强做优教师教育;
“一带一路”驼铃计划,充分发挥我校的区位优势和相关学科研究优势,主动聚焦“一带一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机构(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2.0,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学校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产出学术精品与传世力作,加强团队建设和基地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
新工科崛起计划,以现有工科专业为基础,着力提升学科内涵和质量。我校现有八个工科学科(专业),但是,工科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等相对较弱,换句话说,工科是我校综合性学科布局中的短板,如果这个短板不加以弥补,体现综合性大学学科特征就“缺一条腿”。同时,工科发展也适应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
通过实施这“四个计划”,为推动“双一流”建设提供抓手,达到以点带面、彰显特色、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的目标。
▎关于内涵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从8000多人增加到28000多人,专任教师从800多人增加到1800多人,校园面积从800多亩增加到2800多亩。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这40年,学校已基本完成了外延发展的任务。未来几年,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入冲刺的关键时期,学校要走好内涵式发展之路。内涵式发展的含义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也是与时俱进的。现阶段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是要形成质量文化。就校园建设而言,内涵建设不是不再盖新楼,而是根据需求情况稳步推进新建楼宇,科学合理布局办学空间;对于学生规模,在稳定本科生规模的同时,逐步扩大研究生规模;对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就是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继续推进课堂革命、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建设面向未来、理念先进、适应需要、引领发展、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真正把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要考虑质量、数量和效率的关系,引进人才要做到质量优先,厚植教师成长的土壤,努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关于教师教育特色
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独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个性风貌。独特个性是办学特色的核心。教师教育特色应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要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具有适应教师职前教育要求的一流课程体系和就业质量;
二是教育学科、师范类相关学科为优势学科,推出优质的经典教材;
三是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培养出一批卓越教师和若干教育家;
四是建立起了完整的从本科、硕士、博士到职后培训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体现终身化教育的教育理念,具有高水平的培训基地,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连贯性、持续性的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养成。
对于我校来讲,就是要牢记师范大学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做好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的培养工作;要不断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创新;要做大做强教师培训,建成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创新与培训基地,加强教育学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出大国良师。
▎关于综合性和研究型
师范大学如何体现综合性特征?学校应实现大跨度的五个学科门类布局,即哲学社会科学类(文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等),理学,工学,艺术学,农学和医学等。这些学科门类不仅要有数量,而且要有质量。综合性不仅体现在教师结构分布、在校学生分布和毕业生就业分布、科研实力、社会服务等的综合性,更意味着各学科的融通、交叉、协同、支撑。我校已经具备“综合性”的形式特征,但是应用学科发展相对缓慢,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医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仍然是发展的短板,体现综合性的高水平学科布局尚未形成,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综合性大学。什么是研究型大学?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讲,研究型大学应具有公认的一流学科,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以高层次教师队伍为基础,以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取得重要的科学成果,能够解决国家和社会重大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要开展研究性教学,以培养研究生高端人才为重要使命。因此,从教学型院校发展为研究型大学,我们不仅需要巨额经费支持,更需要观念变革。
二
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在高校要落到实处,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抓好高校党的建设各项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去。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旗帜鲜明地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增强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能力。
▎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加强学校各项工作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树立新的“思政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全面统筹学校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和新体系。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探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注重创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工作水平。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干部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要不断增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把握发展大势、驾驭复杂矛盾、勇于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要以对党忠诚、本领过硬、作风优良为基本素质要求,把真正干事创业、敢担当的优秀干部任用到合适的岗位。要坚决扭转“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激励广大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大学内涵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致力于“双一流”建设的今天,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通过文化建设激发广大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的改革发展关系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在文化建设中要加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教育,加强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感,打造命运共同体,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动力,激发广大师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活力,为实现“师大梦”多做贡献,多出成绩。
二是要通过文化建设强化归属感。通过大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来自不同地方和毕业于不同大学的教职员工共同传承和弘扬师大“西部红烛精神”,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文化自觉和精神追求,增强广大师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归属感,引领和感召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三是要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全校师生对深化改革的共识。学校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些都迫切需要全校师生在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方面明确思路、达成共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学校越是向前发展,越接近目标,竞争和挑战就越激烈,对各级干部的要求就越高。追求卓越,产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追求质量和特色,应该成为大学文化的核心要求。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第十一次党代会,是一次高举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会,是一次凝聚智慧力量、深化思想共识的大会,是一次团结奋进、推动新时代学校追赶超越的大会。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发。未来五年,全校干部和全体党员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人人要做奋斗者,凝心聚力,埋头苦干,进一步深化对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认识,推进综合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以更加壮阔的情怀、更加昂样的斗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推动我校整体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创造新时代师大人的新辉煌!
微尚工作室
文/ 程光旭
编辑/ 刘书芳
设计/ 陈咨睿
责任编辑/ 张莹
大家都在看
嗨,你在看吗